满清王朝是凭借马背上的战争进入中原、取得**的。清朝统*者为表示不忘征战之苦,特别注意培养皇室子弟的军事素养。康熙时期,定下了每年到木兰围场围猎的制度,称为“木兰秋狝”。木兰围场位于内蒙古大草原腹地,距离京城遥远。于是,去往围场的途中修建了多座行宫供皇帝驻足休息,其中*大的一座便是承德避暑山庄。清代皇帝往往在承德度过炎热难耐的酷暑季节,秋凉时才前往围场围猎。除了地理位置优越、气候条件适宜之外,避暑山庄在建筑上也追求一种自然、田园之风,使环境凉爽宜人,有效地实现了避暑、休闲的功能。这是如何做到的呢?
承德避暑山庄距离北京约180公里。1701年,康熙皇帝在由木兰围场返回京城的途中,在河北武烈河河谷发现一处林木葱郁、山水明丽的地方,非常喜爱,决定在这里建造一座行宫。第二年,行宫开始建造,历时五年终于初具规模。康熙五十年(1711),皇帝亲自赐名为“避暑山庄”。后来,经过雍正、乾隆两代帝王共计89年的营建,这座规模庞大的避暑山庄才全部完工。
避暑山庄东南部是湖区,西北方向是山区,东北部则是草原,有人认为这种布局正好是中国版图的反映。它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,宫殿建筑位于山庄的南部。为了不丧失“山庄”的田园趣味,宫殿、楼宇的建筑体量都不大,而且装饰淡雅,朴素简单。比如“烟波致爽斋”是皇帝在避暑山庄的寝宫,它虽然地位显赫,却并不追求**建筑的庄严和尊贵,外表简洁素淡,庭院里遍植花草,铺设假山,叠石为阶,形成一派园林气氛。
在整体规划上,避暑山庄也极力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和谐。通常来说,许多**园林虽然有山有水,拥有大量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,但是山水田园往往是人工营造,虽然精美,却难免会有几分斧凿的痕迹。避暑山庄却全然不同,它充分利用自然景色来营建殿宇和楼阁,使建筑与自然环境**融为一体,呈现出平原、湖泊、山峦等*质朴的美感。穿插、点缀在中间的建筑物也被点染了自然的趣味,具备了一种清新和朴素的风格。如“万壑松风殿”是皇帝办公、接见大臣的地方,它依据天然地形,坐落在一片松林当中,不远处是一个波光粼粼的大湖。对周边环境的巧妙利用,使这座大殿具备了一派山野气息。
置身殿中,眼前碧波万顷,耳边涛声阵阵,自然让人觉得心旷神怡,烦闷的暑热一扫而光。避暑山庄里面,各种建筑都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,天然地享有了自然界的清凉,从而达到了避暑的效果。
巧妙利用环境,融入大自然而又超越大自然,这是我国古代造园手法的精髓所在。避暑山庄的园林和建筑正是这一造园理念的具体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