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子工作致残下岗后创业开毛线店

来源: 互联网

在宿迁市区幸福街道凤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斜对面,有一家经营20年的手工编织毛衣店———冬玲毛线店。今年52岁的张冬玲是这家50多平方米老店的“***”。

张冬玲原是江苏玻璃厂的一名普通玻璃搬运工。1995年的**,她和同事一起搬运玻璃的过程中,突然失手,玻璃滑落划断了她脖子上两根神经。由于伤势严重,张冬玲被送往上海做了手术。做完手术后的三个月后,张冬玲被相关机构认定为四级工伤伤残。之后,她又面临下岗的打击。面对此困境,她下决心一定要重新站起来。

“我走上创业之路,就是因为那次工伤之后受到的刺激。”张冬玲说,1996年冬天,她偶然看见一篇南京一家纯手工编织店生意很好的报道,从小就喜欢织毛衣的她便试着织起了毛衣。在家人的支持下,她把家里的金银*饰全都卖了,在市区老中山路上开了一家手工编织毛衣店。

由于张冬玲天生对编织有一种悟性,她很快就能织出很多花样特别的毛衣。因为样式别致又是纯手工,“妈妈牌”手工编织的毛衣吸引了周边很多人慕名前来购买。

在顾客的口口相传下,大量的订单纷至沓来。可手工编织毛衣讲究慢工出细活,她一个人根本织不过来,这时她想到了江苏玻璃厂下岗的***。她琢磨着,可以让更多像她一样的下岗女工靠自己的双手实现就业。“那时*多为我的店里手工织毛衣的***00多人。”张冬玲说。因为她理解下岗女工的不容易,张冬玲先是找到会编织的下岗女工到毛线店学习编织毛衣。为了提高女工们的收入,张冬玲采取多劳多得的办法,鼓励女工们编织好看的毛衣,并免费提供毛线。女工们*的都是***的手工费。

2008年,张冬玲的儿子李梓君退伍后,帮妈妈打理着毛线店。通过市场走访调研后,李梓君发现,随着互联网的兴起,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,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。为了能让冬玲毛线店发展得更好,李梓君通过参加街道定期开展的电商培训课程,从一开始的不了解,再到后来吃饭都要手捧一本电商知识手册学习。看到儿子像是走*入魔一般,张冬玲又心疼又欣慰。

在知道冬玲毛线店欲求突破传统营销模式后,宿城区创业办的工作人员********,并对李梓君电商创业给予扶持和指导。李梓君将编织毛衣通过**传播,又接到了网上的很多订单。

有一次,李梓君从别人那里听说织毛衣可以解压,第二天,他就通过**宣传手工编织毛衣能解压的内容,没过几天,就引来一群年轻的女孩前来学习手工编织,对于她们来说,这样的娱乐方式是很有意义的。“现在我家还有几名职工进行机织毛衣,工资是多劳多得,有的熟练工每月能拿到5000元的薪酬。”张冬玲说,她的毛线店,年利润约在50万元左右。

投稿作者:mobile_944671
首页 各地热点 文章详情

相关推荐

关于我们 | 极速版 | 电脑版 | 客户端

电话:023-62873158

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: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