忘记“做大”,思考“做强”

来源: 互联网

做大和做强

*近召开的亚布力**上,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达成一个共识,这个共识是——在未来十年,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。劳动力价格上涨、原材料价格上升和人民币升值意味着,主要靠廉价劳动力形成的中国生产制造企业,低成本竞争优势的时代正在结束,构筑低成本的基础行将消失。对习惯了依靠低成本低附加值取胜的中国制造来说,是一个陌生但是棘手的难题,这要求企业必须“做强”,而不仅仅是“做大”。

时间回退5年,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自己的发展愿景里加入四个字——“做大做强”,这四个字也是每一个装备制造企业的目标。近两年工信部**的央企整合政策,通过"市场+**"模式推进整合重组,不断在促进大集团大企业的诞生,这些重组的初衷,是通过规模化运营,*理市场乱象,实现效益提升。然而大并不等于强,现在很多企业规模大了,但是在大了之后是并没有强起来。

事实上,大起来之后,强起来的问题变得更为急迫,很多企业正在着重思考“做强”的问题,并且将我们顺口的“做大做强”口号进行了升级,改成了“做强做大”。

很多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制定十二五战略规划时,企业**人明确提出如何做强的命题,因为他们敏锐的感觉到,如果只是在不同的业务之间简单的做加法,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,而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就像没有根基的房屋,随时可能倒塌。很多未雨绸缪的装备制造业**者们,都在试图实现不同业务之间的协同,在多元化的路途中构建整体竞争力,他们正在忘记“做大”,开始思考“做强”,将“做强”列为发展的核心。

“做强”的基因

那么什么样才是真正的“做强”?纵观**商业发展和**装备制造业的步伐,我们认为“做强”应该具备三个特征,分别是价值**、业务协同和技术创新,其中价值**是企业的总体表现,业务协同和技术创新是**价值的驱动力。

价值**

企业发展的*终目标是实现股东总回报(TotalShare-holderReturn,TSR),即资本收益加股息,上市公司计算公式为:(期末股票价格—期初股票价格+股息)/期初股票价格,这是衡量一个企业“做强”的*要指标。

德鲁克在早期的著作里明确地提出,企业的目标就是**利润。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不可避免的承担着社会中的责任,而**利润是承担社会责任的*终方式,因为利润代表着社会可分配财富的增加。

“做强”的企业在遇到发展机会的时候,TSR必然很高,而遇到困境之时,TSR依然能保持合理的水平。对于企业来说,如果规模大了,但是回报率却在降低,这并不是做强了的表现,反而是产生了减弱效应。以康明斯和卡特彼勒为例,即使在金融危机的低谷,从1992到2009年间,其TSR仍然保持着较高水平,分别为11。5%和15。5%。

投稿作者:mobile_944671
首页 秦皇岛 文章详情

相关推荐

关于我们 | 极速版 | 电脑版 | 客户端

电话:023-62873158

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: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